重磅!特朗普或全面取消對華關稅
日前,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開庭審理12個州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違法案。訴訟核心是特朗普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發(fā)起關稅在法律層面的合理性。12個州檢察長對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提出異議,要求歸零。雙方圍繞美國總統(tǒng)是否有權動用《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》激烈辯論。若法院判決特朗普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發(fā)起關稅的行動未獲相關法規(guī)授權,其今年上任以來加征的大部分關稅將失效。

近日,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開庭審理12個州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違法一案,這場訴訟將特朗普政府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為由發(fā)起的關稅行動推到了法律審視的風口浪尖。
訴訟核心聚焦于特朗普關稅行動在法律層面的合理性。12個州檢察長對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提出異議,要求歸零。雙方圍繞美國總統(tǒng)是否有權動用《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》(IEEPA)激烈辯論。聯合訴訟的12個州認為,特朗普政府對IEEPA的解釋嚴重偏差,關稅征收缺乏合理依據,是越權行為,導致美國貿易政策和經濟陷入混亂。他們指出,特朗普濫用權力,破壞了既定貿易政策體系,損害各州經濟利益,影響美國企業(yè)全球競爭力,還擾亂了民眾經濟生活秩序。
為應對訴訟,特朗普派出內閣4員大將辯護,分別是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·盧特尼克、財政部長斯科特·貝森特、貿易代表杰米森·格里爾以及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馬爾科·盧比奧。若法院判決特朗普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發(fā)起的關稅行動未獲相關法規(guī)授權,其今年上任以來加征的大部分關稅將失效。特朗普發(fā)起的關稅種類繁多,包括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的10%“最低基準關稅”“對等關稅”,對中國征收的20%芬太尼關稅,以及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%關稅。
特朗普上任2-4月期間,團隊三次打出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大旗。2月以芬太尼泛濫為由加征20%化學品關稅,3月拿鋼鐵產業(yè)說事,4月更是在X平臺直播式宣布“對等關稅”。雖5月12日后特朗普迫于壓力與中國會談并取消大部分關稅,雙方設置90天豁免期,但關稅動蕩給美國經濟造成極大影響。商品短缺和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美國商品大幅漲價,5月后中國供應商恢復供貨,但訂單僅截止到7月底,零售商備貨時間短,中國對美航線價格大幅上漲,運費最終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,零售商也開始漲價惜售,美國經濟受到嚴重傷害。
從特朗普宣布美國“解放日”算起,全球關稅戰(zhàn)已持續(xù)約50天,90天豁免期過去大半,但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僅英國一個,且英國也不打算遵守協議,試圖重新與歐盟綁定對抗特朗普關稅政策。若特朗普不能在剩余時間里解決貿易爭端,將面臨巨大政治壓力,美國國內民主黨把控的一些州已聯合反對其關稅政策。
事實上,這并非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首次面臨司法挑戰(zhàn),目前至少面臨7項。早在4月16日,加州州長紐森就在加州北區(qū)聯邦地區(qū)法院提起訴訟,指出IEEPA只允許特朗普凍結和阻止貿易活動以應對外國威脅,未授權征收關稅,請求法院宣布關稅無效并禁止實施。同樣在4月,美國民權組織新公民自由聯盟(NCLA)也申訴,主張IEEPA不允許總統(tǒng)制定關稅。NCLA高級訴訟律師安德魯?莫里斯表示,特朗普援引緊急權力法征收法令未授權的全面關稅,篡奪了國會控制關稅的權利,破壞了三權分立原則。

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自實施以來,在美國國內外引發(fā)廣泛爭議和連鎖反應,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壓力,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(yè)生產成本大幅增加,部分行業(yè)發(fā)展受阻;國際上,美國與眾多貿易伙伴關系緊張,全球貿易秩序受到沖擊,貿易摩擦不斷升級。未來,特朗普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(zhàn),將影響美國經濟和全球貿易格局的走向。
來源:海運網
近日,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開庭審理12個州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違法一案,這場訴訟將特朗普政府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為由發(fā)起的關稅行動推到了法律審視的風口浪尖。
訴訟核心聚焦于特朗普關稅行動在法律層面的合理性。12個州檢察長對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提出異議,要求歸零。雙方圍繞美國總統(tǒng)是否有權動用《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》(IEEPA)激烈辯論。聯合訴訟的12個州認為,特朗普政府對IEEPA的解釋嚴重偏差,關稅征收缺乏合理依據,是越權行為,導致美國貿易政策和經濟陷入混亂。他們指出,特朗普濫用權力,破壞了既定貿易政策體系,損害各州經濟利益,影響美國企業(yè)全球競爭力,還擾亂了民眾經濟生活秩序。
為應對訴訟,特朗普派出內閣4員大將辯護,分別是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·盧特尼克、財政部長斯科特·貝森特、貿易代表杰米森·格里爾以及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馬爾科·盧比奧。若法院判決特朗普以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發(fā)起的關稅行動未獲相關法規(guī)授權,其今年上任以來加征的大部分關稅將失效。特朗普發(fā)起的關稅種類繁多,包括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的10%“最低基準關稅”“對等關稅”,對中國征收的20%芬太尼關稅,以及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%關稅。
特朗普上任2-4月期間,團隊三次打出“國家緊急狀態(tài)”大旗。2月以芬太尼泛濫為由加征20%化學品關稅,3月拿鋼鐵產業(yè)說事,4月更是在X平臺直播式宣布“對等關稅”。雖5月12日后特朗普迫于壓力與中國會談并取消大部分關稅,雙方設置90天豁免期,但關稅動蕩給美國經濟造成極大影響。商品短缺和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美國商品大幅漲價,5月后中國供應商恢復供貨,但訂單僅截止到7月底,零售商備貨時間短,中國對美航線價格大幅上漲,運費最終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,零售商也開始漲價惜售,美國經濟受到嚴重傷害。
從特朗普宣布美國“解放日”算起,全球關稅戰(zhàn)已持續(xù)約50天,90天豁免期過去大半,但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僅英國一個,且英國也不打算遵守協議,試圖重新與歐盟綁定對抗特朗普關稅政策。若特朗普不能在剩余時間里解決貿易爭端,將面臨巨大政治壓力,美國國內民主黨把控的一些州已聯合反對其關稅政策。
事實上,這并非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首次面臨司法挑戰(zhàn),目前至少面臨7項。早在4月16日,加州州長紐森就在加州北區(qū)聯邦地區(qū)法院提起訴訟,指出IEEPA只允許特朗普凍結和阻止貿易活動以應對外國威脅,未授權征收關稅,請求法院宣布關稅無效并禁止實施。同樣在4月,美國民權組織新公民自由聯盟(NCLA)也申訴,主張IEEPA不允許總統(tǒng)制定關稅。NCLA高級訴訟律師安德魯?莫里斯表示,特朗普援引緊急權力法征收法令未授權的全面關稅,篡奪了國會控制關稅的權利,破壞了三權分立原則。

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自實施以來,在美國國內外引發(fā)廣泛爭議和連鎖反應,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壓力,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(yè)生產成本大幅增加,部分行業(yè)發(fā)展受阻;國際上,美國與眾多貿易伙伴關系緊張,全球貿易秩序受到沖擊,貿易摩擦不斷升級。未來,特朗普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(zhàn),將影響美國經濟和全球貿易格局的走向。
來源:海運網